
學懂漏斗銷售法 奠定綫上推廣思維模式
上期筆者由中小企老闆角度分享了傳統行銷與數碼行銷之別,如由行銷的角度來分別兩者,傳統的行銷流程是線性的,難以分別目標受眾的類型,但數碼行銷卻利用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進行推廣,所以如果要令數碼廣告行之有效,最重要是了解目標受眾。
找出目標受眾也不是易事,但在討論如何找出目標受眾前,不妨先定義甚麼是目標受眾,或許你會問:「不就是有機會購買我的產品的人,都是我的受眾嗎?」但其實即使在消費者中,也可分為不同種類。假設你開設了一家專賣水果的商店,剛好店外有一位師奶和穿上校服的學生經過,你會選擇向師奶招手? 還是那位學生招手? 相信答案也不言而喻,大部份都會選擇前者,因為師奶買水果的機會比後者高。
數碼世界也是如是,中小企的資源本來已不多,往往只能以最小的資源換取最大的利潤,因此我們選擇受眾時,最好宜先易後難,並非放棄那位「學生」,而是先照顧消費機會最大的「師奶」。
這種銷售哲學便形成了銷售漏斗,漏斗最底層的就是最感興趣的目標受眾,他們人數雖少但消費的機率最高;第二層則是非常感興趣的受眾,人數稍多但要吸引他們消費所花的功夫便多一點;接下來就是初步感興趣的受眾,而最後則是對產品全然不了解的受眾,他們人數最多,但卻對產品全然不熟悉,難以透過一言兩語說服他們購買你的產品。篇幅所限,下周筆者將會分享如何針對漏斗不同階層的受眾進行推廣。